【编者按】
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,主题是“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,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”。
在我们身边,有这样一群可敬的“大先生”:他们在学校“三有三会”党建品牌引领下,做“有技能、有情怀、有文化”的示范、引导学生“会做事、会做人、会生活”,着力培养吃得苦、沉得下、上得手、走得远,具有忠诚度、责任感、中国心、中国情,具有基本生存技能、生活技能和健康生活品位的新时代卓越工匠。
即日起,我们将围绕教师节主题,推出“教师节·致敬榜样”系列报道,通过学校官网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,分期、深入、立体化地聚焦扎根基层、默默奉献的优秀个人与团队,挖掘他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,展现其教学科研、育人服务中的动人风采,讲好工大“大先生”的育人故事,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。
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身边的榜样,感受教育家精神的磅礴力量,向所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!
教师节·致敬榜样|汤璘:“二四三一”法立育人之基 廿载初心谱育人之歌
汤璘,软件工程学院教师、辅导员,深耕一线教育实践,在20年的工作积累中,逐步探索并总结出“二四三一”辅导员工作法,为高效开展学生工作筑牢根基。该工作法以“两坚持”为方向指引、“四心”为育人底色、“三培养”为实践路径,最终落脚于“一切为了学生、为了学生的一切”的核心目标,成为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法论。
汤璘担任团总支书记十五年,工作中注重干部培养,建立考核与评议机制,使团总支、学生分会获多项荣誉。与德阳市中心血站坚持无偿献血公益宣传、坚持志愿者服务、坚持无偿献血活动,获“百所高校公益献血活动”先锋团队荣誉称号、2023年度四川省高校无偿献血工作成效显著单位。所带团队曾获“2014年度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”“2017年度团中央全国高校‘活力团支部’称号”等荣誉。个人曾获“2017年度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”“2018年度学校永好教师育人奖”,11次校级“优秀辅导员”、10次校级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。

一、以“两坚持”锚定工作方向,筑牢育人根基
坚持政治方向,做学生思想的“领航人”。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,是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的传播者,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力量。二十年来,汤璘始终将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,不断夯实理论基础,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坚持以人为本,从“管理者”转变为“服务者”。在学生工作中,汤璘始终秉持“面向全体学生、满足成长需求”的理念,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。他注重对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全方位引导,涵盖学习规划、生活适应、人际交往、人格塑造、职业发展等多个维度,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学期间获得成长启迪。工作中,他始终以尊重为前提、以关心为纽带、以理解为桥梁、以信任为支撑,逐步构建起充满关爱的教育管理模式。他认为,辅导员与学生既是师生,更是朋友。为此,他牵头制定了一系列贴合学生实际的管理准则,涵盖学习纪律、寝室卫生、请假流程等方面,以制度规范学生言行;通过主题班会、一对一谈心等方式,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意识、诚信品质与文明素养,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,推动学生管理工作向程序化、制度化、标准化、人性化转变。这种寓情于教的管理模式,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让学生从“被动服从”转变为“主动管理”。
二、以“四心”涵养育人温度,守护学生成长

“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,交心、交友、帮扶,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没有做不好的。”这是汤璘在20年工作中总结出的育人心得。他始终以爱心、细心、耐心、责任心对待每一位学生,尤其关注家庭特殊、经济困难的学生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不抛弃、不放弃”的承诺。二十年来,经他培养的毕业生已达1500余人,他们在全国各地的不同岗位,许多人已成为行业骨干或企业中坚。即便毕业多年,学生们仍时常通过电话、微信向他表达感谢,这份跨越时间的师生情谊,正是他“四心”育人的生动见证。
三、以“三培养”激活干部潜能,打造育人梯队
作为团总支书记,汤璘深知辅导员工作与团总支工作相辅相成,而学生干部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重要桥梁,更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载体。20年的实践中,他总结出“三培养”工作法,通过系统化培养,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、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队伍,为学生工作注入强劲动力。
(一)“情感”培养:以情动人,助力干部突破自我
汤璘认为,新时期的学生干部不仅要“以理服人”,更要“以情感人”。为了培养学生干部们关心他人、爱护集体的情怀,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与责任感,他长期坚持组织学生干部和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活动。2020年,我校学生王某不幸罹患急性白血病,医院血液库存告急。面对这一紧急情况,无偿献血迅速响应,发起校园募捐倡议,迅速集结师生力量,组织献血活动。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成功化解了血液短缺的危机,为王某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。
(二)“合作”培养:以合聚力,提升团队协作效能
在干部培养中,汤璘重点强化“合作”意识,通过三项举措构建协作机制:一是明确层级分工,规范工作汇报流程,加强上下级干部间的配合;二是推行部门负责制,强调每项工作需多部门协同完成,培养同级干部间的协作能力;三是建立学生评议机制,每月抽调普通学生对干部工作进行评价,推动干部主动与学生沟通合作。为打破部门壁垒,他以学校、学院各类活动为契机,要求团总支、学生会各部门共同参与活动策划与执行,在实践中加强沟通协作;同时建立团总支、学生会对班级的考核制度,让干部明确工作重点,主动对接班级需求。此外,他每月组织普通学生参与干部评议,让干部及时了解学生诉求,调整工作方式。
(三)“方法”培养:以法提质,优化工作开展路径
“同样的工作,不同的方法,效果天差地别。”在“方法”培养中,汤璘强调两点:一是工作前组织干部集体研讨,鼓励大家各抒己见、集思广益,制定最优方案;二是工作后及时总结复盘,肯定优点、分析不足,帮助干部积累经验、改进方法。同时,他将“方法”培养融入班级干部管理:从入学开始,班级的所有活动、团组织生活、主题班会,均由班委先集体讨论制定方案,再轮流由班委主持执行。这种模式不仅让每位干部都能参与决策、锻炼能力,还能通过角色轮换,让干部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,提升协作意识。
四、以“一切为了学生”践行初心,诠释责任担当

“一切为了学生,为了学生的一切”,这是汤璘同志始终坚守的工作原则。二十年来,无论生活中遭遇何种困难,他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育人篇章。迎新现场、学院晚会、科技节、健身节、周末文化广场等活动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,除辅导员与团总支书记的本职工作外,他还承担了教育教学、学生党建与就业指导等任务,每一项工作都力求做到极致。二十载春秋,他始终坚守在辅导员岗位上,以良好的师德风范践行教育初心,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。(文/图 软件工程学院)